1
最近几天,新闻到中普通人报道最多的一个人名,就是李文星。李文星是谁?他是一名刚出211大学校门的一名生。初出大学之门的大学生如过江之鲫,为什么单他的名字被大家熟知呢?因为他死了。这年月,死人,也不是什么新闻。关键是他的死,牵涉到网络,求职,传销,这些都触动中大家的神经。目前警方已经介入。他的真正的死因,相信不久就会有结论。
上个月,牵扯大家神经一年多的准大学生徐玉玉死亡的案件终于宣判。主犯陈文辉被判处无期徒刑,目前以量刑过重已经上诉。这位准大学生的死,无疑是令人痛心的。它给中国法治进程中带来的最大的标本意义在于,一场专门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的大网拉开。对这方面的打击明显加大了力度。
2
电信网络诈骗,早已经不是什么新名词。传销也是说了很多年的事。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至少手机上不时会收到几个短信,或是有人打什么电话,说是有什么事之类。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饭后茶余,总也能听到某些人说到传销的事情。身边的人,直接间接的都有过陷入其中的经历。报上更动辄就报道传销团伙的什么事情之类。慕容雪村认为“根据可信的统计,到二0一0年,中国大陆的传销者已经接近或超过一千万,这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现在究竟肯定会更多。
作为一名刑辩律师,接触到的更是真实而又鲜活的例子。很多时候,我要与他们面对面地沟通。我发现这些人中,除了那些涉入不深的,可能有些自身也是受骗的人,其它的人,真是少有后悔的。
为什么这些人络绎不绝?是什么在诱使他们前赴后继?
3
前几天,与很久没有见面的几位朋友一起吃饭。其中有两位经商的朋友。一位是专门搞些小工程做副业的,他本身还有自己的工作。他谈的是哪些工程可以做,哪些不要轻易去碰,尤其涉及垫资。这些年来,他积累不少,颇有成就。还有一位,是跨政商两界的。他不做工程,而是专门做公司。他说这么些年来,最大的体会就是:钱是圈来的,不是挣来的。
对于圈钱的说法,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他讲的例子,让我们这些靠挣工资生活的人,有些开始怀疑人生。他讲的是自己的经历。他办的一个经营了几年,注册资本几百万的公司,规模也不大。转手给朋友,人家出了三千万。经过朋友的注资包装,一年后,卖了一个多亿。钱就这样子被圈的。因此,他开始对于资本运作,包装公司,然后用来赚钱大感兴趣。
这种圈钱的手法,以前听说过,但现实中还是接触的不多。因为我们毕竟不是那个圈子中的人。但我们在办案过程中,还真是遇到过更大手笔的。某人成立一个公司,为冲业绩,几乎是不赚钱的弄大业务量。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上市。短短几年之间,公司的业务量每年都在几个亿。颇有上市的迹象了。但他也被关进去了。因为他这个看似可以有点小赢利的运作,如果加上私下的贿赂,那根本就是赚不到钱的。当然这是玩得大的,也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因为在玩这个之前,这位年龄不到三十的年青人,自有现金就有近一亿。既不是官二代,又不是富二代,真不知钱从何来?
4
诈骗与传销。二者本质上都是有骗的性质在里面。实质上都是圈钱的手段。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里,圈得到钱的就是大哥,不管用什么手段。在名利场中,总是成者为王,败者如寇。
早在2010年,慕容雪村以自己入传销窝点的经历,写了本《中国,少了一味药》。他对传销的认识,就是在于,人们缺乏的是一种常识。他认为:“这就是一片适合传销的土地。所有传销者都有相同的特点:缺乏常识,没有起码的辨别能力;急功近利,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他们无知、轻信、狂热、固执,只盯着不切实际的目标,却看不见近在眉睫的事实。这是传销者的肖像,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肖像。传销是社会之病,其病灶却深埋于我们的文化之中,在空气之中,在土壤之中,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它就会悄悄滋长。”我觉得他分析得也很深刻。但是这些人真的是缺乏常识,缺乏辨别与判断能力而误入其中吗?
我曾经与一位传销案的组织者探讨过。作为他的辩护人,我对案子的情况相当熟悉。本案中两位被告人,另一位是判了实刑的,他判的缓刑。我曾经与他有过谈话。他从内心来讲,他并不认为判实刑的人比他的境况差。我当时很诧异。他道出的原委是:判实刑的那人,实际上从中得了几百万,只是案卷材料本身反映不出来。他自己虽然判了缓刑,但并没有真正搞到钱。他的逻辑是,就算是坐上几年,那人出来,有几百万,也过得比他好。
我虽然对此有所猜测,但是从他的口中说出来,我还是很惊讶。为什么呢?因为按我对案子的了解,按他们的模式,实际上是赚不了钱的。但他透露出一个秘密,那就是搞传销,只要把弄到的钱拿出一半来,就可以玩得转了。听了他的说法,我才真正惊讶于传销原来这么高的利润。我相信这才是这些人趋之若鹜进入其中的原因。只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会在金字塔似的层级上不会是最下面的人。
5
在从事诈骗和传销这些人中,我爱与他们交流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最初是什么原因而进入其中的。他们都提到身边的某某人,因为从事这个事情,而月入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于是他就以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气慨,“复制”了他们的“成功”。然后就获得了极大的金钱利益,把自己也搞成了“成功人士”。
这是一个崇尚金钱,崇尚实用的时代。我们批判官本位,但是官本位照样盛行。一些人弃官,多数是因为升迁无力,前途堪忧。我们倡导诚信,但大家清楚的一个现实就是我们可能处于一个几千来,最缺乏诚信的时代。
诈骗和传销的受害人,他们的境遇与悲惨,无论是看见的,还是听闻的,都已太多了。李文星和徐玉玉只是因为其身份稍为特殊,才能在新闻中占据一定位置。其实我们还不知道姓名的类似的事情,可能经常都在发生。每每此时,我就想起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苍生如蝼蚁,只是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最近几天,新闻到中普通人报道最多的一个人名,就是李文星。李文星是谁?他是一名刚出211大学校门的一名生。初出大学之门的大学生如过江之鲫,为什么单他的名字被大家熟知呢?因为他死了。这年月,死人,也不是什么新闻。关键是他的死,牵涉到网络,求职,传销,这些都触动中大家的神经。目前警方已经介入。他的真正的死因,相信不久就会有结论。
上个月,牵扯大家神经一年多的准大学生徐玉玉死亡的案件终于宣判。主犯陈文辉被判处无期徒刑,目前以量刑过重已经上诉。这位准大学生的死,无疑是令人痛心的。它给中国法治进程中带来的最大的标本意义在于,一场专门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的大网拉开。对这方面的打击明显加大了力度。
2
电信网络诈骗,早已经不是什么新名词。传销也是说了很多年的事。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至少手机上不时会收到几个短信,或是有人打什么电话,说是有什么事之类。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饭后茶余,总也能听到某些人说到传销的事情。身边的人,直接间接的都有过陷入其中的经历。报上更动辄就报道传销团伙的什么事情之类。慕容雪村认为“根据可信的统计,到二0一0年,中国大陆的传销者已经接近或超过一千万,这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现在究竟肯定会更多。
作为一名刑辩律师,接触到的更是真实而又鲜活的例子。很多时候,我要与他们面对面地沟通。我发现这些人中,除了那些涉入不深的,可能有些自身也是受骗的人,其它的人,真是少有后悔的。
为什么这些人络绎不绝?是什么在诱使他们前赴后继?
3
前几天,与很久没有见面的几位朋友一起吃饭。其中有两位经商的朋友。一位是专门搞些小工程做副业的,他本身还有自己的工作。他谈的是哪些工程可以做,哪些不要轻易去碰,尤其涉及垫资。这些年来,他积累不少,颇有成就。还有一位,是跨政商两界的。他不做工程,而是专门做公司。他说这么些年来,最大的体会就是:钱是圈来的,不是挣来的。
对于圈钱的说法,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他讲的例子,让我们这些靠挣工资生活的人,有些开始怀疑人生。他讲的是自己的经历。他办的一个经营了几年,注册资本几百万的公司,规模也不大。转手给朋友,人家出了三千万。经过朋友的注资包装,一年后,卖了一个多亿。钱就这样子被圈的。因此,他开始对于资本运作,包装公司,然后用来赚钱大感兴趣。
这种圈钱的手法,以前听说过,但现实中还是接触的不多。因为我们毕竟不是那个圈子中的人。但我们在办案过程中,还真是遇到过更大手笔的。某人成立一个公司,为冲业绩,几乎是不赚钱的弄大业务量。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上市。短短几年之间,公司的业务量每年都在几个亿。颇有上市的迹象了。但他也被关进去了。因为他这个看似可以有点小赢利的运作,如果加上私下的贿赂,那根本就是赚不到钱的。当然这是玩得大的,也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因为在玩这个之前,这位年龄不到三十的年青人,自有现金就有近一亿。既不是官二代,又不是富二代,真不知钱从何来?
4
诈骗与传销。二者本质上都是有骗的性质在里面。实质上都是圈钱的手段。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里,圈得到钱的就是大哥,不管用什么手段。在名利场中,总是成者为王,败者如寇。
早在2010年,慕容雪村以自己入传销窝点的经历,写了本《中国,少了一味药》。他对传销的认识,就是在于,人们缺乏的是一种常识。他认为:“这就是一片适合传销的土地。所有传销者都有相同的特点:缺乏常识,没有起码的辨别能力;急功近利,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他们无知、轻信、狂热、固执,只盯着不切实际的目标,却看不见近在眉睫的事实。这是传销者的肖像,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肖像。传销是社会之病,其病灶却深埋于我们的文化之中,在空气之中,在土壤之中,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它就会悄悄滋长。”我觉得他分析得也很深刻。但是这些人真的是缺乏常识,缺乏辨别与判断能力而误入其中吗?
我曾经与一位传销案的组织者探讨过。作为他的辩护人,我对案子的情况相当熟悉。本案中两位被告人,另一位是判了实刑的,他判的缓刑。我曾经与他有过谈话。他从内心来讲,他并不认为判实刑的人比他的境况差。我当时很诧异。他道出的原委是:判实刑的那人,实际上从中得了几百万,只是案卷材料本身反映不出来。他自己虽然判了缓刑,但并没有真正搞到钱。他的逻辑是,就算是坐上几年,那人出来,有几百万,也过得比他好。
我虽然对此有所猜测,但是从他的口中说出来,我还是很惊讶。为什么呢?因为按我对案子的了解,按他们的模式,实际上是赚不了钱的。但他透露出一个秘密,那就是搞传销,只要把弄到的钱拿出一半来,就可以玩得转了。听了他的说法,我才真正惊讶于传销原来这么高的利润。我相信这才是这些人趋之若鹜进入其中的原因。只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会在金字塔似的层级上不会是最下面的人。
5
在从事诈骗和传销这些人中,我爱与他们交流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最初是什么原因而进入其中的。他们都提到身边的某某人,因为从事这个事情,而月入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于是他就以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气慨,“复制”了他们的“成功”。然后就获得了极大的金钱利益,把自己也搞成了“成功人士”。
这是一个崇尚金钱,崇尚实用的时代。我们批判官本位,但是官本位照样盛行。一些人弃官,多数是因为升迁无力,前途堪忧。我们倡导诚信,但大家清楚的一个现实就是我们可能处于一个几千来,最缺乏诚信的时代。
诈骗和传销的受害人,他们的境遇与悲惨,无论是看见的,还是听闻的,都已太多了。李文星和徐玉玉只是因为其身份稍为特殊,才能在新闻中占据一定位置。其实我们还不知道姓名的类似的事情,可能经常都在发生。每每此时,我就想起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苍生如蝼蚁,只是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免责声明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更不作为营利使用。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作删除处理。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著作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删除处理。来电请拨打02363891336、13310240199。
- 相关阅读:
- · 我国刑法规制的传销犯罪只追究组织者、领导者的刑事责任
- · 传销活动所使用的主要为人身控制类、销售产品类等方式
- · 你眼中的P2P,他眼中的圈钱器 ——从案例了解P2P融资的罪与非罪
- · 22项全国各级法院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裁判指引
- · 【传销犯罪审判实务】全国各级法院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裁判精要汇编(附已被人民法院认定的传销项目)
我们的团队
更多>>
首席律师动态
亲办案例
查看更多罪名亲办案例
zhihaolawyer
复制成功
微信号:zhihaolawyer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