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特定关系人是构成受贿共犯还是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准确界定“关系密切人”的范围。刑法修正案(七)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而《意见》规定特定关系人系“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目前对于两个概念的关系认识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所规定的关系密切人与特定关系人具有同质性,即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具有近亲属关系、情人关系等共同利益关系的行为主体。另一种观点认为,关系密切人与特定关系人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刑法修正案(七)所规定的关系密切人作出明确界定。⑤
我们认为,“特定关系人”与“关系密切人”并非完全等同的概念,两者侧重点不同,理由在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包括的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其他与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等五种犯罪主体中,或者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血缘、亲属关系,或者属情人关系,或者属交往密切的同学、战友、朋友关系,因此,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关系密切人”的概念系着眼于非国家工作人员这一行为主体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而言,即相互影响力。而“特定关系人”则落脚于行为主体与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强调两者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特定关系人”的范围相对于“关系密切人”而言更为狭窄,后者可以包容前者。
(2)准确把握罪质特征。特定关系人型共同受贿犯罪的本质特征仍然是“直接权钱交易”,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以职务上的行为作为权钱交易的对价,换取请托人提供的财物,直接体现出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故意。即使特定关系人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在其中也承担了积极的作用,但行为整体仍直接受到国家工作人员控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罪质特征是“间接权钱交易”,构成本罪无须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意志的直接介入,其行为过程完全由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交换请托人的财物。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过程中,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对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的行为不知情,那么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其职权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还积极配合,在符合《意见》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和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则可能构成共同受贿犯罪。
(3)准确把握“谋取利益”要件。在有关谋取利益的人罪标准上,特定关系人型共同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也有不同的规定,前者受到刑法关于受贿罪规定的调整,只要为他人谋取利益,且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即构成犯罪,所谋利益正当与否,不影响人罪;而后者与斡旋受贿存在一定共性,要求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才能构成此罪。
当然,对实践中关系密切人利用与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关系勒索、诈取相对方财物,虚假承诺但实际没有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分别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或者诈骗罪,而不能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1)准确界定“关系密切人”的范围。刑法修正案(七)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而《意见》规定特定关系人系“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目前对于两个概念的关系认识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所规定的关系密切人与特定关系人具有同质性,即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具有近亲属关系、情人关系等共同利益关系的行为主体。另一种观点认为,关系密切人与特定关系人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刑法修正案(七)所规定的关系密切人作出明确界定。⑤
我们认为,“特定关系人”与“关系密切人”并非完全等同的概念,两者侧重点不同,理由在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包括的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近亲属、其他与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等五种犯罪主体中,或者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血缘、亲属关系,或者属情人关系,或者属交往密切的同学、战友、朋友关系,因此,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关系密切人”的概念系着眼于非国家工作人员这一行为主体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而言,即相互影响力。而“特定关系人”则落脚于行为主体与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强调两者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特定关系人”的范围相对于“关系密切人”而言更为狭窄,后者可以包容前者。
(2)准确把握罪质特征。特定关系人型共同受贿犯罪的本质特征仍然是“直接权钱交易”,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以职务上的行为作为权钱交易的对价,换取请托人提供的财物,直接体现出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故意。即使特定关系人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在其中也承担了积极的作用,但行为整体仍直接受到国家工作人员控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罪质特征是“间接权钱交易”,构成本罪无须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意志的直接介入,其行为过程完全由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交换请托人的财物。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过程中,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对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的行为不知情,那么该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利用其职权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还积极配合,在符合《意见》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和其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则可能构成共同受贿犯罪。
(3)准确把握“谋取利益”要件。在有关谋取利益的人罪标准上,特定关系人型共同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也有不同的规定,前者受到刑法关于受贿罪规定的调整,只要为他人谋取利益,且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即构成犯罪,所谋利益正当与否,不影响人罪;而后者与斡旋受贿存在一定共性,要求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才能构成此罪。
当然,对实践中关系密切人利用与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关系勒索、诈取相对方财物,虚假承诺但实际没有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分别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或者诈骗罪,而不能成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免责声明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更不作为营利使用。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作删除处理。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著作权等权利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根据网站上的联系方式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智豪团队联系,本网承诺会及时删除处理。来电请拨打02363891336、13310240199。
- 相关阅读:
- · 如何认定“关系密切的人”
- · 非特定关系人构成受贿共犯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界定、一般会判多少年?
-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关系密切的人”如何认定?其会被判多少年?
- · “特定关系人”构成受贿共犯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界定?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吗?
- · 理解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影响力”?犯该罪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吗?
我们的团队
更多>>
首席律师动态
亲办案例
查看更多罪名亲办案例
zhihaolawyer
复制成功
微信号:zhihaolawyer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咨询